跳至主要内容

隔离中看全方位风险管理中心

天有不测风云,上周感染新冠,马上颠复了生活和工作日程,也正好让我更好的反思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人如此,经济如此,社会更是如此。金融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识别及衡量这些风险,为其定价并进而分配,让对未来有不同风险预期的市场参与者能就其所好,各取所需,管控风险,甚至可能获取回报。

我很同意早前谭岳衡议员在立法会事务委员会提出的观点,风险管理并不单只涉及保险业务,而应涵盖更广义的金融市场风险范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强化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作用。特区政府一直按「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综合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门户的重要桥梁、位处国内外双循环关键节点的独有定位,致力推展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

全面的离岸人民币和内地资产风险管理中心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是国外投资者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首选门户。为配合本港和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不同资产风险管理工具的殷切需求,我们在为现货市场联通增量扩容的同时,积极强化离岸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业务,拓展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助力香港发展成为更全面的离岸人民币和内地资产风险管理中心。例如,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合约自去年10月推出以来,成交稳步上升,张数由推出首天的约1 400张上升到今年10月平均每日超过12 000张。此外,继首批追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于去年底上市,首批A股结构性产品 —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衍生权证 — 亦于今年8月上市,为市场提供新的A股持仓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离岸A股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在今年10月,有关衍生权证的总成交额超过4,500万港元。

在债券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两地监管机构在今年7月宣布同意开展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互换通」),第一次将互联互通安排扩展至衍生产品领域。「互换通」北向通将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尽快开展,与「债券通」产生协同效应,让国际投资者透过便捷及安全的渠道,管理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既有利拓展内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及广度,也为香港金融业创造更大机遇。同时,中国证监会于今年9月宣布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将有助提升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并降低买卖差价,亦可让境外投资者对冲人民币资产息率波动的风险,为投资国债引入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国际保险业务及风险管理中心
当然,香港的保险业发展蓬勃,向来为各类型的风险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是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重要一环。为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区政府去年落实了一系列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措施,包括为保险相连证券(包括巨灾债券)建立专属规管制度和推出先导资助计划、宽减海事和专项保险业务的利得税率、扩阔专属自保保险公司的可承保风险范围、优化对保险集团的监管等。为使香港的规管架构与国际看齐同时确保金融稳定,我们计划设立风险为本资本制度,使资本要求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更为相称。

此外,香港的保险业高度国际化,不少拥有丰富经验及知识的国际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都在港经营,可以为参与境外基建和投资项目的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与此同时,保险业监管局已建构促进风险项目配对的交流合作平台,协助参与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内地企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管理,加强香港作为区内风险管理中心的作用,从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

我们亦积极推动保险业参与国家「内循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在2020年提出《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支持下,我们正全力推进多项大湾区保险合作措施,尤其是争取在短期内于南沙及前海等地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谘询、理赔和续保等支援。我们将与业界及内地政府保持紧密联系,探讨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保险市场互联互通。

保险业监管局将于下星期一(12月5日)举行「亚洲保险论坛2022」。政府计划藉此业界年度盛事,公布有关香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策略蓝图,阐述我们进一步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保险业务及风险管理中心的愿景、目标及政策措施。我虽尚在隔离,已十分期待届时与业界翘楚和其他专家,就这策略蓝图及其他议题交流意见,共议未来发展方向。

2022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