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註、募、投、管、退”五部曲看香港作為私募基金樞紐的前景

私募基金行業是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重要的一環,香港目前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至2018年年底,香港520家私募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高達1萬2千億港元,規模僅次於中國內地。全球最大的二十家私募基金當中,有十五家已經在香港設立據點,而香港亦是內地私募基金發展海外業務的跳板,我們既讓海外資本進入亞洲,亦為中國資本跳出世界擔當渠道。

如果我們循著行業常說的“募、投、管、退”四部曲去分析,就會清楚看到香港進一步發展成為私募基金樞紐的巨大潛力。

先說募資。目前,全球約有200餘家主要的機構投資者擁有20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這些養老基金、國家主權基金和捐贈基金近年都提高了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配置佔比,意味未來將有更多長期資本進入亞洲市場。同時,高淨值人士和家族辦公室亦成為另一群重要的投資來源。投資者積極的參與為亞洲私募基金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二,在投資方面,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臨近中國內地這個亞洲最大的私募投資目的地。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成為“世界工廠”,經濟高速增長,然而,隨著內地勞動成本上升,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內地改而集中以科技和消費驅動經濟,除了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新經濟行業之外,零售、醫療、保險和媒體等消費領域都呈現投資機會。

對於香港的私募基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影響著產業布局和投資策略。目前大灣區內有不少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型企業,今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有研究指出,大灣區內有35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和超過1,000億美元,足見科技創新是大灣區發展的原動力。

此外,大灣區創投市場活躍,例如在消費領域裡天使輪融資和A輪融資(含Pre-A、A、A+輪)佔了全部融資項目數量六成以上,這些都屬於較早期的私募投資,而在香港,數碼港和科技園都設有風投基金為初創企業提供種子項目投資以至A輪融資,相信香港其他創投公司亦會把握機遇,共同推動大灣區創業投資生態發展。當然,除了中國內地以外,香港私募基金的投資目的地還包括日本、韓國、印尼、印度和澳洲等地區。

第三,雖然投資是私募基金的核心業務,投後管理亦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競爭加劇,加上內地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不斷變化,私募基金公司必須為所投的企業在公司管理、整體發展策略、風險監控等方面創造價值,並且培養有實力的領導人。香港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除了會計師、律師和銀行家,還有在企業工作多年的行政人員,定能在管理層面也出一分力。

第四,退市途徑亦是香港的優勢之一,因為香港的股票市場蓬勃,為私募基金創造具吸引力的退市渠道。事實上,香港交易所的IPO當中,有不少都曾經擁有私募基金股東,而近年開通的「滬港通」和「深港通」更進一步促進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私募基金的成立和註冊,因為這是一個私募基金存在的前提,政府正在檢視香港在這方面的法律框架。現時,香港的私募基金大多以有限合夥制度在開曼群島等其他司法管轄區成立。香港雖然有《有限責任合夥條例》,但這在約一個世紀前訂立,不大切合較近年才面世的投資基金的需要。舉例說,這法例沒有訂立條文為資本投放和利潤分派提供彈性,也不能讓基金在合約方面享有所需的靈活性,以及提供簡單直接的解散機制。

為了推動香港成為私募基金行業的在岸中心和一個更全面的基金服務中心,政府正積極設立有限合夥基金制度,促使私募基金公司考慮把它們的基金在香港註冊,這是成立、開展及營運私募基金流程的一部分,過程中會用到香港在會計、法律及稅務方面的專業服務,為香港帶來實質的經濟活動。

我們建議的有限合夥基金制度的特點包括:

•    有限合夥基金制度將是註冊制度,須向公司註冊處處長提出申請。
•    有限合夥基金須在香港設有註冊辦事處,並有至少兩名合夥人,即一名普通合夥人和一名有限責任合夥人。
•    普通合夥人須代表基金向處長提交周年申報表,並委任一名投資經理及一名核數師分別執行日常的投資管理及每年審核有限合夥基金的財務報表。

政府已經在今年第三季諮詢業界,並會明天諮詢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目標是在2020年上半年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作首讀和二讀。正如財政司司長在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指出,我們亦在研究引入更具競爭力的稅務配套安排,以吸引私募基金在香港成立及營運。我有信心,香港在“註、募、投、管、退”這私募基金五部曲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發揮我們的優勢,讓香港繼續成為亞洲領先的私募基金樞紐。

2019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