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與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對話

我在剛過去的周五到訪數碼港,與二十八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見面。我們除了討論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態圈,還談及香港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以及面對的挑戰,希望可以集思廣益,探討政府如何協助不同背景的初創企業在香港實現理想。

參與者分別來自電子支付、區塊鏈應用、保險科技、監管科技、以至財富管理和網絡安全等不同範疇的金融科技公司,當中有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亦有不少是從歐美或者內地移居香港的。雖然他們對香港近日一連串的社會事件表示擔憂,但在言談中仍然流露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的踴躍發言讓我體會到香港初創企業社群朝氣勃勃,活力澎湃的一面。

事實上,近年香港金融科技發展蓬勃,現時香港已經有超過550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公司。今次參與的金融科技公司代表不少都曾經在香港以外地方工作,最後都選擇落戶香港,很多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帶來龐大的機遇,是初創企業選擇扎根香港的一大原因,而他們亦希望政府可以支持他們在大灣區開拓金融科技業務。

具體的支援措施方面,我們的討論主要圍繞資金和人才兩大板塊。資金對初創企業至關重要,出席者亦有留意政府支援初創企業的各個計畫。例如,政府20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就以配對形式與獲選的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合作,共同投資香港的初創企業。

而數碼港培育計劃和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就為包括金融科技企業在內的初創企業提供開發投資基金,以支援他們的擴展。然而,參與者都表示,政府在簡化各個計畫的申請手續方面仍然有改善的空間,有企業創始人更表示他在等候撥款的期間為了確保現金周轉而賣了自己唯一的住宅單位和唯一的車位,而另一位參與者亦表示曾向10間銀行申請貸款都被拒,他認為因為銀行傾向批出物業按揭貸款,可見「及時雨」對初創企業是何其重要。

另外,不少人亦提到開銀行戶口時所遇到的困難,目前各大銀行都要求初創企業提交大量的資料和證明文件,大家都希望過程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甚至能夠實現無紙化。金管局一直監察銀行的開戶情況,並提醒本地銀行業界在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為正當企業在獲得銀行服務方面造成障礙。政府會繼續與金管局商討有關初創企業開銀行戶口的事宜。

人才方面,有初創企業表示他們受惠於政府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但是亦有不少人認為金融科技人才在香港是供不應求。我一直覺得,對香港本地的年輕人來說,其中一個要突破的難關是傳統的思維模式。相信不少香港的家長和學生都覺得醫生、律師、會計師等是比較理想的職業。而在金融服務業,不少從業員都認為在銀行、券商或者保險公司工作比較穩定,甚至更受尊重。從大公司跳出來在初創企業工作,往往被視作有冒險的成分。

不過,近年似乎越來越多青年人願意加入初創企業,參與新經濟。例如,今次其中一位參與者就是從傳統保險公司轉到虛擬保險公司任職的。這位朋友的決定,無疑是看中了保險科技的巨大潛力。

至於海外企業,香港是非常吸引的,憑藉的除了有我們多元共融的文化,還有我們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法律體制、積極的拚搏精神以及有利的營商環境。香港的初創社群十分國際化,當中有三分之一的創辦人來自香港境外,而這次的參與者當中,亦有大概四分之一是外籍人士。雖然海外企業可能需要在香港尋求資金、支援,又要從頭建立人脈和網絡,從政府推出的各項開發或配對基金,到數碼港及業界一系列的培育及加速器計劃,相信可以幫助這些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在香港建立事業。

金融科技位於金融和科技的交叉點,我會繼續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亦會分批與金融業其他界别的人士進行對話,大家一起為香港努力,希望社會可以盡快恢復平靜,讓政府和業界攜手合作鞏固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得來不易的角色。

2019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