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讓雙碳飛入尋常百姓家



市民大眾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關注。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調查[1],近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屬全球緊急事件。一方面,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威脅有越來越切身的感受。另一方面,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令大眾深刻明白人類健康和氣候變化的危機其實近在咫尺,未來的經濟發展亦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整體社會才會長久得益。

氣候變化的問題只有透過全人類的共同行動,及早籌謀、果斷應對,方有機會得以緩解,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減少碳排放。國家肩負大國責任,早前已訂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香港特區政府早前亦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2035年前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要達至碳中和,需要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包括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等;這些轉型需要極大量的資源。有研究[2]指出,全球在未來三十年需要100至150萬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氣候相關項目,方可實現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要匯聚、引導如此大量的資金,綠色金融的作用不可或缺。

而為配合中央人民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政府一直以多管齊下的策略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用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內地和香港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出貢獻。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政府自2019年5月已成功發行合共超過70億美元等值的政府綠色債券,深受環球投資界歡迎,多次錄得超額認購。其中,我們於去年11月首次發行總值50億元的人民幣綠色債券,包括3年期及5年期,為潛在發行人提供重要基準。此外,深圳市人民政府於去年10月在香港發行首隻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是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行債券,當中更包括綠色債券,標誌着深圳和香港共同為國家力爭達致雙碳目標,共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我們於2021年5月推出了全新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計劃推出至今已批出超過60宗申請,涵蓋各類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有助吸引更多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使用香港作為融資平台和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令香港綠色金融活動更趨蓬勃。

我們深明各界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因此於2020年5月成立由多個政府部門及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旨在協調金融業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措施應對,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並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

督導小組的工作重點包括氣候相關披露和可持續匯報、碳市場機遇以及促進人才及技能培訓等。當中,國際可持續金融平台在2021年11月發表共通綠色分類目錄(Common Ground Taxonomy, CGT) 報告,有助定義對減緩氣候變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活動,減低漂綠風險。督導小組 將以銜接CGT為目標,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以便利CGT、內地及歐盟綠色分類法之間的相互應用,使香港的標準與國際最佳做法接軌。督導小組也於今年3月底對香港的碳市場機遇公布了初步可行性評估,認為香港為全球碳市場作出貢獻的關鍵在於與內地之間的緊密聯繫,使香港得以促進環球資金流入內地碳市場。根據評估結果,督導小組計劃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優質自願碳市場、按照內地政策推動建設大灣區統一碳市場以加強大灣區合作、探索聯繫國際投資者與大灣區統一碳市場以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機會,並加強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碳市場發展方面的合作,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

另一方面,香港交易所分別於2021年8月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支持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建設;及於2022年3月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碳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

要將綠色金融發展得更廣更深,市民大眾的普及參與是重要的一環。政府於4月26日重啟首批政府綠色零售債券的認購安排,發行額為150億港元,並可按認購情況擴大至最多200億港元。募集到的資金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和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項目融資或再融資。零售綠債的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並設2.5厘的最低年息率,為市民提供一個回報穩定的綠色投資選擇。

將政府綠債的投資受眾由機構投資者擴展至市民大眾,一方面能匯集資金,大力推進香港的綠色建設;另一方面,零售綠債可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享受穩定的投資回報,有助推動普惠發展。

綠債投資除了為市民帶來投資回報,亦推動減碳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政府每年發布《綠色債券報告》,載述政府綠色債券資金所投入的項目的詳情、預期環境效益等資料,讓投資者和市民大眾可以更清晰、直觀地了解資金的用途及為環境帶來的影響。舉例而言,2021年的報告羅列了七個新納入的政府工務項目,涵蓋廢物管理及資源回收、綠色建築、水及廢水管理、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四個類別,預期會為香港每年節省7 700萬度電力、減少排放1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收集340萬立方米食水等。對市民而言,綠色發展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能夠看到資金投入具體項目、對環保作出實際貢獻,他們自然會對整個經濟的綠色轉型更為關注,提升社會對綠色發展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綠色金融發展亦為市場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有志者投身相關行業。為支援香港建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庫,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資助金融及相關界別人士接受培訓和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

氣候變化問題不分國界,深刻影響每個人。政府致力「讓雙碳飛入尋常百姓家」,期望市民大眾可以身體力行,透過不同形式為共同應對氣候問題出一分力,團結力量與國家共創碳中和的未來。


[1] UNDP, “The Peoples’ Climate Vote”: https://www.undp.org/sites/g/files/zskgke326/files/publications/UNDP-Oxford-Peoples-Climate-Vote-Results.pdf 
[2] 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 “Climate Finance Markets and the Real Economy”: https://www.sifma.org/wp-content/uploads/2020/12/Climate-Finance-Markets-and-the-Real-Economy.pdf

2022年4月28日